难点:掌握基准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三、学生分析
、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
本年龄段学生因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随意性强,但模仿力较强。
、已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计算机的键盘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键盘的作用,键盘分区和部分功能控制键的功能。
、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策略: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教师规范学生坐姿及基准键的击键方式时,要注意策略,不要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应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坐姿和击键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欣然接受,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键盘时击键的正确姿势(头、身、臂、手、腿),操作键盘时手指的正确位置。
、知道基准键,掌握基准键与手指的对应关系。
、能正确地说出个基本键的位置及对应的手指,掌握基准键正确的击键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打字速度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键位感、节奏感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键盘指法,克服随意乱按的不良习惯。
五、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以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系统,写字板软件,指法练习软件(金山打字)。
素材资源:动画片课件、手势图,键盘纸。纸叠的写有基准键的手指尖帽(个)、自制五字歌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动画片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电脑大哥”,我知道,你们通过上节课已经知道了键盘的功能,并且指挥它为你做了一些事,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键盘最听谁的话,预备狐臭怎么治疗,,开始输入……,怎么样,没比过我吧,我告诉你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我用了正确的击键方法,请同学们记住:你越是熟练的正确的掌握了键盘操作,它才愿意与你交朋友,非常快的帮你做想做的事,否则,它才不愿意听你的指挥呢,好了,快快行动吧,首先操作电脑一定要有派头,(听我的指令)身子要坐正,双肩放平,两脚……击键后,手指应立即返回基准键(显示正确的击键姿势),接下来找到基本键。练习吧,看看,谁比我更聪明?嘻嘻,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二)确定问题,学习新知
练习击键的正确坐姿,练习主键盘区个基准键及对应的手指关系。
、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打字软件(金山打字)及教材找到个基准键(jkl;)。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基准键有什么特点。
、生:,两键上都有突起的小条。
、师:,两键上都有突起的小条是供左右手的食指定位的。左手食指放在键上,右手食指放在键上,其余手指依次放入。(教师示范)
、师:让学生观察“正确手势”图,然后反复落指。
、师:讲解击键的动作及方法,仅限于手指部分,一按即起,手臂是不动的。
、指导学生击键,只击打基本键,要求学生体会按键的动作,按键的力度,从中领会掌握,老师巡视纠正。
(三)协作学习(注意小组中角色扮演)
师:正确的坐姿,身体应怎样?
生:身体保持平直,放松,腰背不弯(由课件显示坐姿图,教师巡视,边讲边纠正)
师:双脚是否随便放?
生:双脚平放在地上。
师:手肘,手腕以及手指怎样?
生:手肘贴近身躯手腕平直,八只手指放于基本键上,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
(教师再让学生按照坐姿图重新做一次(不需要分解),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互相检查。)
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给手指戴帽的游戏来巩固和记忆基准键。
放课件,教全体学生唱五字歌,要求边击键边唱五字歌,边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操作。具体做法:
教师讲:落指
学生开始边唱歌边操作
唱歌操作
手腕要平直,手臂贴身旁。整个坐姿做好。
手指稍弯曲,指头键中央。各手指放在基本键上。
电脑键盘指法练习输入才击键按后往回放。按键和键按键和键。
拇指按空格,千万不能忘。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空格键。
速度要均匀,不可大力量。按键,按;键。
眼不看键盘,忘记想一想。
七: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内容对你有什么好处?
八、评价建议
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个基准键与手指的对应关系及正确的击键方法上,并根据具体的输入要求用正确的方式输入。评价方法可以采取教师测试,学生操作,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也可以在电脑中,设计一个表格,对所教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在指法学习中各方面表现做一下记录(记录公开),同时设计奖励一项,并给予奖励(利用电脑里的可爱的图片等)。
参考附表:指法操作评比表
注:各栏目可酌情填棒、很好、好、继续努力等。
九:教学反思
在教授本课时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本来这堂课就比较枯燥但我利用比一比、赛一赛,给手指戴帽的游戏以及儿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正确指法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在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实践时间较少,辅助教具不够丰富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我想我以后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